本报讯(王宜宁 漳浦团县委 文/图)顶着烈日,来到田间地头。8月15日至8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到漳浦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师生一行探访民风民俗,参观特色产业,了解基层党建,调研红色旅游,寻源历史文化,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乡村振兴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真切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由来自该校农学、传播学、公共管理、电气工程、金融学等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组成,他们首站走进绥安镇大埔村,在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常务副主任翁耀东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火龙果种植基地、“荔海公园”、闽南古民居和特色民俗展馆等地,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有了更加实际的理解。此外,当地的红色文化也吸引着实践团的到来,在“闽南井冈山”石榴镇车本村,他们感悟了当地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并实地调研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实践团还探究了如何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从而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官浔镇溪坂村紧邻东南花都花博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花木产业的优势。实践团参观了该村蝴蝶兰基地、苗木基地、地被草组织基地等,了解到该村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全村村民致富增收。赤土乡溪东村的余甘种植户,通过嫁接技术的新突破赚到了钱。六鳌镇店下村将海产品加工与电商密切结合,推动了临港产业持续发展。在与村干部和村民的交流中学生们了解到,店下村的渔民主要靠鲍鱼养殖和出海捕鱼为生,在水产养殖方面,银行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允许村民低息贷款,在资金上给予村民一定的帮助。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推进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漳浦团县委以2022年大学生暑期“扬帆计划”为契机,主动对接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到来。 通过“三下乡”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团学生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增强扎根基层的信念,立志将所思所学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继续赓续红色血脉,深耕乡村振兴。
题图:中国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与溪东村村干部交谈并品尝当地特色的余甘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