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黑文/供图
朋友圈当中,经常对陈建新有着玩笑般的肯定,那就是老称呼他“陈两国”,因为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两个殊名,任何一个都会让业内人士羡慕不已。何况他集两个于一身,每次跟他在一起,老实说,我的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然而对他却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反而更加亲近。只因他恃才却不放旷,有为仍低调,就像这次,他不动声色间又拿出了一部《古郡漳浦红色履迹山水画长卷》,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
我曾经有感而发地讲过这么一句慨叹:总有一天,你会猛然发现,那些与你平凡相处的人,原来那么不平凡。而这样的慨叹,却在一天晚上,把《古郡漳浦红色履迹山水画长卷》一幅一幅铺展在床上细细地观赏了一番之后,终于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陈建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古郡漳浦红色履迹山水画长卷》以漳浦一域的革命遗迹为构图意象,围绕革命时代漳浦各地涌现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干革命的红色事件的先后顺序,通过巧妙的构图,用写意的手法,完整再现了漳浦大地那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往事。画作当中的山水,绝少有人的踪迹,但里面却蕴含着深厚而又豪迈的人的气韵,如英雄气概一般,随着图画的时空转换而翻涌奔腾。
画家黄宾虹曾说:“山水画写自然之胜,亦写吾人之心。”通过画作当中《序》的介绍,我们不难揣度,陈建新在自己的画作里面,也是要表达一种初衷:那些为共和国铸造荣光的山海之地,理应被我们以艺术的形式加以放大忆念。这样的一种艺术初衷,用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先生的话来说,是比较“正”的。艺术服务于时政。在文联部门任职的陈建新,当然比任何人更深黯这样的艺术取向。也因为如此,他才比别人更能沉下心来,以极庞大的心力来完成这么一部绝对可以“载入史册”“影响时代”的宏大之作。
我对绘画或书法一类的艺术一窍不通,是不识货的那一种。但“近朱者赤”“近情者慧”,因为平时跟陈建新走得近,听他讲过创作这部作品的经过和一些细节,对于作品里面的道道,就有了一些顿悟式的审美体会。
《古郡漳浦红色履迹山水画长卷》,以水墨塑形,以彩墨铸魂,用简单到极致的二三色彩,架构起一个个墨韵生动的山水情境,整幅作品笔墨浩荡,实处墨色渲染,虚处淡墨飞白过渡,重处着彩点睛,巧妙的空间留白,使人在磅礴雄浑的水彩之中感到一股空灵之气。画帧中云烟氤氲,山气环绕,或高山耸峙,或松树挺拔,或水光潋滟,或沃田井序,或飞鸟高翔,或老幼和谐,完全一派历经苦难洗礼蒙泽先烈遗荫之后的祥和向上新气象。而陈建新又是书法名家、诗词高手,每帧作品,因加上他自创的诗词书法作品题跋,更是凸显了这部山水画典雅的人文意境和深沉的爱乡情怀。
也许有人会说,画中的景象,与漳浦的现实概貌大有出入,这只不过是画家的理想而已。倘若真有人这么理解,那么这就对了。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陈建新在冗杂事务之余踏遍漳浦各地山川,他定然不会不熟悉他所收入眼底的梁鹿大地,他把他所涉足的山川以艺术的形式幻化成人间胜境,意在于告诉人们:这绝美的人间景象是那么地来之不易,那么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灵去滋养它、呵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