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在石头印章上游走,随着刻刀细细凿,其上用铅笔描摹的纹样便在一方石面上舒展开来……
日前,漳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了“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2023年春节系列活动暨“把爱带回家”2023年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来自全市15组家庭亲子以刻刀作笔、石头当纸,学习篆刻技巧,在指印大小的方寸间向下雕刻凹陷的图案,在指尖感受篆刻文化。
活动开始前,篆刻老师为孩子们教授了构图技巧,刻、切、铲、凿、划等篆刻刀的使用方法。于是,大家便在薄纸上构画自己的雕刻内容,一点一点进行篆刻。
第一次尝试篆刻的赵德群和孩子在石面上写上了“平安大吉”的字样,但用刻刀开凿时却怎么也不顺手,“石头质地偏硬,必须用刻刀一点点推进,一点儿也急不得。”一边瞪圆眼睛认真看的8岁小女儿跃跃欲试,但凿了几下就不停甩动手腕,“手太酸了,休息一下……”
经过近两个小时通力协作,印章上的字迹虽然深浅不一、歪歪扭扭,但小女儿却非常得意地拿给老师“点评”。赵德群说:“通过这次有趣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了解了篆刻文化,还亲身体验了制作过程。孩子和家长一起享受学习的喜悦,提高了孩子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享受寒假的快乐生活。”
不只孩子,家长也玩得不亦乐乎。“当看到自己动手刻出的印章渐渐成型,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家长农晓丹说。孩子拿着和爸爸妈妈一起雕刻的印章在白纸上盖印,开心得手舞足蹈:“好好看!好好玩!”家长更是说不出的开心。
“活动将传统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让家长和小朋友在合作动手间感受浓浓的年味,品味满满的亲情。”一看到这个活动的报名信息,农晓丹立刻来报名。她认为,活动让家长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陪伴孩子体验了妙趣横生的寒假生活,也是孩子与家庭、社会亲密互动的好时机。让家长和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增进亲子关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五位书法爱好者义写春联送祝福。五位志愿者挥笔书写春联和满载好运的“福”字,并把它们送到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手中,送去了兔年新春的美好祝福。
⊙本报记者 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