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清
闽南话的“吃老”是活到老的意思,“喷吹”是吹喇叭的意思。闽南俗语“吃老才要学喷吹”,即人到老年时才要学习吹喇叭。众所周知,在乐队中,吹喇叭的人最为吃力,需要用持久的“中气”贯穿喇叭,让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声乐。由于年纪大的人常出现年老气衰而“中气”不足的状况,到此时才来学习吹喇叭,便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于是便产生了“吃老才要学喷吹”这句闽南俗语,通常用于人们自嘲或讽刺他人年纪大了才要学这学那的反常现象。
人在青少年时期因为精力充沛,记性又好,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然而人生叵测,有的人在年轻时遇上战乱颠沛流离,有的人因饥寒交迫无法上学,有的人因工作忙乱无法学到自己想学到的东西,到了晚年社会安定了,生活安逸了,时间富余了,再补上知识或技能的一课,把失去的青春夺回来,这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因此,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中曾感叹说:“年轻时有供养父母之勤,成年后又有养育妻子儿女之累,要得道成仙很难。虽然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间走路拿着蜡烛,但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为好。”可见,“吃老才要学喷吹”不但不应引起人们的嘲笑,而且应当值得大力提倡。
古今中外,“吃老才要学喷吹”的例子真不少。《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年轻时历次考试不第,到晚年利用他收集的素材和生活积累试写小说,在72岁时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不朽的巨著。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年轻时研究经济,晚年学习文学创作。他81岁学会使用电脑,86岁建网站,91岁开博客当博主,先后出版多部文学作品。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早年过着流浪汉般的生活,晚年学习写作,创作了世界名著《堂·吉诃德》。他们都是“吃老才要学喷吹”的典范。
而今,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许多退休人员热衷于上老年大学,或学歌舞,或学书画,或学其他各种技能,来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呈现一幅“吃老才要学喷吹”的喜人局面,这是很值得人们赞道和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