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文化走廊

明末四川巡抚陈士奇

⊙黄辉全 文/供图

镌刻有陈士奇名字的“铜山三忠石”

铜陵北极殿供奉的陈士奇牌位 陈泗乐 摄

陈士奇像

陈士奇(1587-1644),字弓甫,号平人,东山县铜陵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历任礼部主事、粤西督学使、重庆兵备副使、贵州提学、赣州兵备、四川学政、巡抚四川提督军务等职。张献忠攻陷重庆时不屈被杀。明隆武朝赠尚书、谥“忠节”,清乾隆谥“忠烈”。东山风动石也因为镌刻有“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而被誉为“三忠石”。其时又与甘肃巡抚、赠兵部尚书康美林日瑞合称“东山四忠臣”。

巡行四川 抚军按民

崇祯二年,陈士奇因父丧回故里,因匪寇屡犯东山,他借机组织能工巧匠研究火炮等火器,以平定盗匪作乱。翌年倭寇果然来犯,陈士奇亲自带领乡民,使用研制出的火炮,以少胜多,炸死炸伤倭寇数十名,倭寇慌忙败退。清光绪《铜山南屿陈氏族谱·宦绩》载:“挺身捍御,城赖以全。乡人德之,无以报公,树碑于铜所城内。”

崇祯四年,陈士奇守孝期满,任重庆兵备,又改贵州兵备,复改任贵州学政。转任江西参议兼赣州兵备,升岭北副使。他着力整顿治安,清理平反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公平公正解决石城、宁化两县十年间械斗、诉讼官司。年关将至,陈士奇释放死囚十七人回家探亲,让他们自己春天回狱中报道,十六人如期报道,而一人没有,在江西遭追捕时,自觉无颜再见陈兵宪,遂撞石而死。他廉洁自矜,限制衙署僚属每人每月只能买一斤肉,并写楹联勉励僚属:“任仆辈衙中终日詈争七钱肉;免民间地上三年剥去几层皮。”陈士奇身先士卒,上行下效,减轻对百姓的苛捐杂税,受到当地民众的一致拥护。陈士奇在江西政绩突出,被举荐升迁为四川学政。他整饬学风,组织学生习文练武,谈论兵法,将精力用在传授儒生学习兵法知识,此外还派人教骑射作战本领,努力培养优秀作战人才,以应对时局的变化。廷臣认为陈士奇懂军事,交章推荐他担任四川兵备副使。陈士奇亲自检阅行伍,教督演练,严禁克扣士兵粮饷,一时军威重整,蜀境安宁。崇祯十五年秋,擢升为四川巡抚、都督院右佥都御史。

陈士奇巡行四川,抚军按民,成为守土有责的军事将领。在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据《明史·郑三俊传》载:“十五年,崇祯下诏求贤,吏部尚书郑三俊荐黄道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四人。”陈士奇接任后,便遭遇松潘兵变,参与兵变的士兵达数万人,为防止事态恶化,他选用招抚,施加恩惠,得以和平解决,陈士奇也声名鹊起。

当时四川形势严峻,蜀中摇(姚)黄十三军,自汉中流入川北,以抢劫杀掠为生的流氓武装,纵横川东北十余年,攻城劫寨,杀掠军民无算。陈士奇派兵进剿,屡告捷。《明季北略》载:“公先后与道臣陈公其赤、葛公征奇、郡守王公行俭、巴令王公锡、营将赵荣贵等,凡杀贼于重庆、顺庆、定远设奇夹剿,大获全胜。斩首凡一千七百余级。生擒贼魁马超、一斗麻、代天王等二十余人。所救难民以数万计,摇黄胆丧奔逃,他徒相戒,谓陈抚军勿可犯。其为敌惮如此……”

崇祯十六年九月,陈士奇以杨展为参将,抚叛兵于广元百丈关。十一月,李自成陷陕西。汉中总兵赵光远劫瑞王入四川,关南道陈纁从;至保宁,陈士奇与巡按刘之勃、上巡道葛奇祚等积极迎战。赵光远知不可撼,退兵汉中。陈士奇率三千兵马与瑞王驻重庆。十二月,张献忠由荆州再犯四川。先是,陈士奇以兵饷不足,屡撤夔州十三隘守兵。当时四川兵饷紧,军械乏而不全,陈士奇带头捐俸银,又与巡按刘之勃共同监铸五十两的“地亩银”“秦饷银”银锭,用做税收上缴朝廷的五十两银锭,修理守城兵器,供应各地防备需要,大大增强四川防备力量。

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帝驾崩于煤山。于时川东、川北羽檄交驰,蜀王议以原抚军陈士奇提兵守重庆,士奇莅事,撇涪守道刘棒长、总兵曾英等水陆严兵拒守。

誓守重庆 不屈捐躯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历甲申年,中国历史上最风云激荡、云诡波谲的一年。既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崇祯十七年”,又是清朝“顺治元年”,同时也是李自成大顺政权“永昌元年”,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天灾、兵燹、生存、毁灭,时刻上演。当时的人们以“天崩地裂,山河巨变”形容激烈动荡的甲申之变。

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吊死煤山。这时调任通政使而还没来得及交接的陈士奇得知消息后,发自内心地痛哭,发誓要为崇祯皇帝报仇,力主出兵,“必报国仇”,遂留驻重庆。

清军入关,张献忠率军第三次直逼巴蜀,大明西南岌岌可危。《张献忠三寇巴蜀》载:“迨夫三次入蜀,直趋重庆,陈士奇时受蜀王委任,节制全蜀。以总兵曹英忠勇足恃,谋略过人,有劲兵数万,标将李占春、余大海、胡鸣凤等皆熟习战斗。而占春威名尤著,号曰李鹏子,士奇奇之,曰:真将才也。命英守万县湖滩,刘麟长守丰都观音滩,赵荣贵守梁山白兔亭。其时防御未为不密,然城势日长”。

面对残暴的张献忠,清·孙錤《蜀破镜》卷二载:“时朝议方以士奇不足仗,命龙文光代,而瑞王避闯贼,与关南兵备副使陈缣自汉中来奔,总兵官赵光远拥兵二万为卫,士民避难者又数万,突至保宁。蜀人震骇,士奇驰至,责光远曰:‘若退守阳平,为吾捍卫牧翻,不惜二万金镐军。若屯岩城,需厚饷,吾头可断,饷不可得也。’光远乃退兵阳平,士奇飞章上闻,与王约以三千骑,人居于重庆。”

乾隆《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佛图关地处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凡欲取重庆城,必先控制佛图关。

六月十七日,十万军队水陆并进直驱重庆,开始猛烈攻城,主攻方向由佛图关攻击通远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五百八十三》载:“甲申夏,献贼号数十万,由夔门水路直上。巡抚陈士奇遣守备,曾英以孤军五百禦之于万县湖潭,屡挫贼锋,舟不得上。贼从间道袭英后,英不能支。贼遂长驱。”张献忠率军打到重庆城下。陈士奇见此情况凶多吉少,日夜登陴,衣不解带,亲自带兵用火炮和滚炮抵抗,击退了数次进攻。

诡计多端的张献忠吸取教训,指挥军队用围城挖地道的方法埋上炸药,早晨趁守军不备,点燃炸药炸开城池。在肉搏战中,农民军俘获陈士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知县王锡等高官。张献忠对陈士奇好言相劝,怎料陈士奇坚决不投降。陈士奇大骂:“贼自我入川以来,我去,何以对君父?义当与封疆共存亡耳。”张献忠遭拒后,气急败坏,下令剁掉陈士奇手足,挖去眼睛,割了舌头。陈士奇壮烈殉国。在大明王朝崩塌之时,陈士奇依然表现出朝廷大员的坚贞。

《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重庆陷,士奇与太守王行俭、巴令王锡皆被杀害。……衣冠死者甚众。”《蜀碧》卷二的记述是:“贼陷重庆,瑞王常浩及巡抚陈士奇以下各官死之。”又“自瑞王以下,死者万人”“尽拘在城男女老幼杀之”“城内外绅士军民男妇不下数百万,尽遭屠毁”,仅被砍手的明军就达30余万之多,重庆之戮,血流成河。记录明末清初的重要史料《明季北略》卷二十一载:“献贼杀戮之惨,固黄巢后所未有也。独是公以谢事之巡抚,守必陷之危疆,盖其忠义性成,自读骚时已定之矣。矣岂有降贼之颜平原!壮哉言乎。凡登朝食禄者,曷不共闻之也。”《明季北略》评价:张献忠造成的杀戮之惨烈,对人口造成的影响,是黄巢之后所没有的。陈士奇是明末少有的文官转武官,且同时兼具政绩与军事胜利的例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漳浦知县陈汝咸亲自撰文《详请崇祀乡贤》并赠联:“洒碧血於绿林取义成仁独植纲常百世;照丹心于青史民彝物则同尸畏垒千秋。”是年十月初二入祀乡贤祠,后入祀铜陵北极殿。嘉庆《四川通志》记载,重庆府巴县旧有三忠祠,祭祀陈士奇、王行俭和王锡三人。《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一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一月,乾隆颁旨赐谥“忠烈”。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