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12版:悦读

人间四月天

▱暴家伊

清明,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气,处在惊蛰之后,又在立夏之前,人们扫墓祭祖,哀思之余也得以踏青寻春。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春雨敲打了杨柳青青的嫩芽的同时,也轻叩了诗人们的明窗。

4月6日晚,我参加了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社联举办的2023年清明诗会——人间四月天。

伴随着窗外越发紧密的雨声,深红的帷幕缓缓向舞台两侧退去,七位优雅美丽的“仙女”捧着花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中,这是诗会的第一个节目——黄梅戏《天仙配》,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七位仙女轻歌曼舞,云袖翻飞,花朵飘扬,嫣然一笑,霞光万道。

帷幕再次被拉起,三位打扮古朴的同学登上了舞台,一人抱琵琶,两人端起了纸墨笔砚,转轴拨弦三两声,三人同时开始了表演,琵琶声清脆,两位书家落笔亦刚劲有力,柔软的毛笔同琵琶音一样,给人带来的感觉却是势如破竹,如每个春天一样,温暖而坚定,一曲毕,两人展示了他们的作品:“秀野踏青晨行早,芳草拾翠暮忘归。”文如游龙,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对春的感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最适合一个人静思,下一个节目再次展示了古典的东方是如何在喧闹的春日里寻找宁静的。一鼎香炉,一床古琴,两位表演者各坐舞台一端,伴随着琴音袅袅,点点香料被轻轻注入香炉之中,缥缈的烟,舒缓的琴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中国画卷,将观众带入了沉浸的安静的世界。

以诗代酒,唐音吟诵社用独特的闽南话朗诵起了李白的《夜宿山寺》,南音的婉转你侬,搭配耳熟能详的唐诗,别有一番滋味,令人难以忘怀。即明文学社的同学们再次上台,朗诵了《清明节是一场适时的雨》和《叫我如何不想她》,思念如春笋深扎于人们的内心,清明的雨不只滋润了尘世的万物,更为人们心中的情感倾泻了一场适时的雨,那些对家人、对爱人、对逝去的万物的思念便如三月之笋般破土而出,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叫我如何不思念。

窗外的雨还在下,诗会即将结束,诗会的负责人兼主持人陈瑞松老师走上台,以一首改编自徐志摩的《偶然》的歌曲将诗会所有的情感总结,“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今夜的雨仍在下,我们的哀思还在寄往思念的方向,但明日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我们每个人都还有未来的方向,不必停留,更不必哀伤。

诗会在一片掌声与淅沥的雨声中圆满落下帷幕,走出大厅,与背后的人声渐行渐远,微风夹着细雨斜斜地裹过来,沾湿了膝盖,却不让人恼,这场雨过后便不再是清明,是春暖花开,是万物复苏。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