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生活中,我们听得最多的话语便是“多读书”。有人以书为海,在书海中漫游;有人以书为灯,照亮前行的路途;有人以书为风,吹散一身的迷茫……在千万人心中,书便有千万个模样,但读书之好让人欲罢不能。
读书能够增长才干。有人说过:当你的才干不足以撑起你的野心时,请静下来读书;当你的才干无法实现你的梦想时,请沉住气来读书。在书中,我们能领略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意境;能感受到“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洒脱与豪放;能体会到“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战争惨烈。今人古人的智慧尽在这字里行间。
读书还能带我们遍览远方的风景。翻开书本,我们能看到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乞力马扎罗山,能看到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黄河,能看到树木丛生、姿态万千的热带雨林……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真的有那么好吗?且看五代十国、东晋五胡,正是狼烟四起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弃笔从戎,投身军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那个年代,读书似乎成了最没用的一件事。
不可否认,读书若不加以选择,来者不拒;或不讲求方法,确实会有一定的危害。但因噎废食却不可取。更何况,投笔从戎,是因为读了书才懂得因时而动,即便是目不识丁者,他们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尽一份心力,那是因为他们读了社会这本书。众所周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不也是在诵读大量诗书之后才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才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辉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重文轻武的宋代,文化教育更是达到了顶峰,东京的繁荣景象,不正是读书人的功劳吗?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才干,还给了我们诗和远方,让我们不会因琐碎而烦恼,失意而消沉。
萧伯纳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做好为社会掌舵的准备。”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读好手中的书,更要读懂社会这本大书,努力学习人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做好为社会“掌舵”的准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或让我们喜,或让我们悲,但终究还是让我们精神上得到滋养。让我们携手捧起手中的书,以勤为径,不畏苦辛,一同去书写青春的篇章。
(指导老师 刘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