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7版:教育周刊

巧用动物 增加亲子感情

刘淼给女儿编织各种小动物

“暑假怎能不去田野呢?田野里有无数的童趣。”7月底,在漳州担任语文老师的刘淼从田野里抓了几枝狗尾巴草,快速地缠绕几下,变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在一旁的女儿欢呼雀跃,拿青草制作的“小兔子”爱不释手。

刘淼说,狗尾巴草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珍贵的宝藏。在田间地头,小时候的他们常常会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狗尾巴草丛,它们像是在邀请小朋友们去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冲进田野,用手轻轻一拔,就能把一个个狗尾巴草摘下来。我们把它们当作玩具,当作道具,当作好玩的东西。”

“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自己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刘淼告诉记者,暑假期间,走进大自然,可以让孩子有别样的收获。小朋友虽然年龄还小,但是父母的“沉浸式陪伴”能让她从小感受满满的爱。编织小动物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加深了亲子之间的美好关系。

“有一天晚上,我哄她入睡前,看到自己映在天花板上的手影。”刘淼说,那不就是我小时候玩的游戏吗?看了眼手机,时间还早,“我决定陪她玩一会儿。”

“小宝,你看那是什么?”刘淼抬起手,将双手的手背贴紧,小拇指和食指相互勾住,用双手比划出了一只小兔子。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在灯光的映照下,像极了兔子的耳朵。

那一团影子似乎并不形象,刘淼的女儿认不出来,兴趣怏怏的。刘淼赶紧动了动“兔子耳朵”,耐心地向女儿解释道:“你看,这是兔子耳朵。”随后,她又动了动兔子的“四肢”,让女儿能看得更清楚。在刘淼一遍遍的引导下,小姑娘似乎琢磨出点“兔子”的味道,开心地指着影子跟妈妈分享。

刘淼说,她后来又比划了沙皮狗、孔雀、鸽子、山羊等等,她的女儿一下子就认了出来,虽然有些抽象,但是经过一番引导,小朋友很快就能发挥想象力,一一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一份童心一直保留在心中。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大人也会唤起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快乐。”刘淼语气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苏水梅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