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朋友邀约去他办公室喝茶。与漳州人共坐,喝茶是一种生活习惯。不管是茶室,还是家里、办公室,见面就是喝茶。茶叶就好像内地人的香烟,随身都会带几泡。到了朋友相聚的地方,拿出一两泡来,说:“喝我的。看看这茶怎么样?”
茶叶讲究。除了茶叶本身,流行也是重要的因素。漳州十多年的时间,见证了铁观音、正山小种、金骏眉、白芽奇兰、大红袍、水仙、普洱、肉桂各类茶品的流行与没落。其实也很正常,潮起潮落,原本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更何况现代人更多追逐的是时尚,口感和品质反而其次了。
将茶叶拨入盖碗,沸水高悬倾注,水流似银线,茶叶翻滚舒展。随即盖上碗盖,刮去浮沫,头泡茶汤,不做品饮,以养茶性,视为“洗茶”。
“洗茶”并非随意之举,而是为了去除茶叶表面可能存在的细微杂质,唤醒茶叶深层的韵味。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茶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他们深知,只有经过这一洗礼,茶叶才能以纯粹、本真的姿态展现其魅力。
再次向茶杯注水,稍作等待。稳稳伸出右手,拇指与中指轻扣茶碗边缘,食指自然搭在碗盖之上,仿若与茶碗融为一体。微微发力,将茶碗端起,动作轻盈又沉稳。手腕悄然转动,茶碗倾斜,琥珀色的茶汤如丝般顺滑流出,落入下方的茶杯里,伴随着清脆的“滴答”声,热气裹挟着茶香袅袅升腾。他目光专注,精准控制着茶汤流量,直至茶杯七分满,才缓缓扶正茶碗,整套动作娴熟优雅。
我感叹:“这泡茶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朋友笑着回应:“这才刚开始呢,慢慢品,你会感受到更多的美妙。”
我们喝的是肉桂。肉桂的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匀亮,汤色鲜明。端起茶杯,轻嗅那袅袅的茶香,仿佛能嗅到山间的晨雾、雨后的泥土。轻轻抿上一口,初尝微苦,而后回甘,滋味在舌尖荡漾。此时,配上精致的茶点,更是享受。一块块绿豆糕,色泽浅绿,宛如翡翠般温润。轻咬一口,细腻的糕体在口中瞬间化开,甜而不腻。
我赞道:“这茶点也太好吃了!”
朋友说:“这是我们漳州的特色,茶和茶点搭配,滋味更妙。”品尝茶点时,宜细嚼慢咽,让茶点的滋味与茶的韵味相得益彰。
与漳州人喝茶,听他们讲述身边故事。从生活琐碎谈到闽南风情,娓娓道出的言语不难感受到质朴、真诚,这也是异地他乡的我最需要的。一杯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心与心在茶香中交融。
漳州的茶香,不仅留在舌尖,更留在心间。它是友情的纽带,是心灵的慰藉,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在纷繁喧嚣的尘世,漳州的茶饮,如灯盏,照亮了生活的美好,让我懂得放慢脚步,去感受、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