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书画

画家合创画作 留后世

沈周书端阳词·张宏补蜀葵图

红莲图

兰竹图

☉缪士毅 文/供图

在画坛,画家携手创作的形式较多,如有的一画家作画,另一画家在此画上题诗;有的两位或两位以上画家在画面上合画一幅画。合画的画作题材广泛,包括花鸟、虫鱼、禽兽、山水等。这些携手创作的画家,他们之间有的为兄弟关系,有的为祖孙关系,有的为好友关系,有的为共同爱好者。画家携手所创作的名作,或诗画交映,相得益彰;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成为画坛的奇葩,被传为佳话。

明代书画家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不仅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且在书法方面书风“遒劲奇崛”,造诣深厚。张宏为明代绘画大师,是明末吴门画坛中的中坚人物。本文所附的《沈周书端阳词·张宏补蜀葵图》,现为无锡博物院收藏。此图先由沈周书《端阳词》,再由张宏补蜀葵等花草而成。从画面来看,画面上方为沈周行书《鹧鸪天·端阳词》,字体遒劲奇崛,生动流畅。下面为张宏的配图,但见一斜坡上乱石旁,蜀葵身材高挑,花放锦绣;菖蒲叶如剑状,生机盎然。张宏以没骨法写花、叶,用焦墨勾叶脉,通过浓淡干湿表现花卉的阴阳向背。纵观整个画面,沈周的书法与张宏的绘画相互映衬,书风与画格相融合,使两者合创之作更具诗情画意。

清代画家恽寿平,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四王吴恽”,亦称“清初六家”,所画花鸟禽鱼,主要以色直接点染,追求天机物趣,其画法对后世花鸟画的影响极大。清代画家唐炗,与王翚、恽寿平等友善,以笔墨灵秀,工于渲染为人称道。恽寿平、唐炗合绘的《红莲图》轴,是他们两人联手为祝友人王翚40寿所作。从《红莲图》轴画面看,恽寿平笔下的荇藻,以花青色为主调,笔法轻快疏秀,充分体现了以没骨法点染物象的独特魅力。而唐炗所绘的荷花仰俯有致,展现了迎风摇曳的娇媚之姿,尤其是那淡雅明丽的设色,显现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神韵。《红莲图》轴虽为两位画家合绘,但给人以该画如出一人之手的感觉,堪称珠联玉映,妙趣自然。

清代画家石涛,擅画山水、兰竹、花果,兼工人物,笔意恣纵,自成一家;而王原祁,也为清代画家,工于山水,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其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有趣的是,石涛与王原祁曾合画一幅《兰竹图》,先由石涛画兰竹,再由王原祁补画石头。画面右侧题款“麓台补坡石”中的“麓台”,即是王原祁的号。从画面看,石涛所画的竹,竹竿瘦直,竹节凸出,叶片疏密有致,且通过墨色浓淡,来突出竹叶远近处色泽深浅,更使竹子风姿绰约;所画的兰花,叶片翻转舒展,花形饱满,姿态优美。这恰恰折射出石涛笔下的兰、竹,大多枝叶披离繁密,极尽淋漓挥洒之致的特点。而王原祁所绘的石头,皴擦相宜,点染细腻,体现了他绘画善于运用皴擦特点。虽然两人风格不同,但是组合起来,相得益彰,富有神韵。纵观整幅画面,石涛所画的兰竹与王原祁所画的石头搭配自然,融于一体,可谓两位大家合画如出一人之手,天然成趣。

著名画家张大千及其二哥张善孖都是画虎大家,兄弟俩为使所画的“虎”形神兼备,曾亲自养虎,观摩老虎的一举一动,流露了对画虎艺术的孜孜以求。有趣的是,一年端午节,张大千多喝了几杯酒,一时只感到似醉非醉。于是,借着酒劲,一气呵成,画了一幅六尺中堂的《虎啸图》,从画面看,笔墨酣畅,虎虎生威,狂野豪放,形神兼备。此时,在旁的张善孖见之大喜,并即刻在此《虎啸图》上补景题诗,对其弟张大千的这幅画大加赞赏。于是,由张大千亲自绘画,张善孖补景题诗的《虎啸图》,成了张氏兄弟合作画虎的旷世名作。尔后,求张大千画虎者络绎不绝,其中有财大气粗的求画者曲意奉承张大千,称张大千的虎画已远远超过了其二哥张善孖,并以十倍于张善孖的润笔求购“虎画”。而一直对二哥张善孖极其尊重的张大千闻此,不禁怒不可遏,并发誓再不画虎,并在门上贴出“大千愿受贫和苦,黄金千两不画虎”的条幅,以示告之。张大千此举,旨在让二哥张善孖仍在虎画上独享其誉,体现了他对兄长的敬重之情。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