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文化走廊

我们需要科幻文学

☉袁跃兴

近日,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科技创新与科幻文学创作论坛上,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谈到了“DeepSeek暂时不会代替科幻作家”这一文化话题。

今天,我们已有更多的科幻文学作品,从以前那样描述那个无限遥远的空间等等,转向更多关注目前发展比较快、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与改变比较大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等。所以,对于我们的科幻文学作家来说,坦然面向未来,寻找一条全新的创作道路,这就是我们的科幻文学要能够真正体现我们人类的价值、体现科幻文学的价值,这需要我们的科幻文学作家去探讨、去探索……

我们知道,科幻文学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自传入中国以来,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中国科幻文学,起源于清末民初,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文学领域中较为边缘的存在,但是,现在因科幻文学作品的题材不断拓展,对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探讨愈发深入,积极关注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幻文学已拥有大量的读者受众,其内容也引起大众的思考。

科幻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去描绘技术的多样形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因而,科幻文学被看作是人类一个探索前沿科技未来发展的重要窗口。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主要是因为这部科幻文学作品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书写对象,具有宏大丰富外延广阔的主题,其题材都是我们这代人能接触到的,如“贫穷和富裕”“人类关怀”“人类和外星人”等。这对于人类都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主题内容,因而其具有世界性的普遍的精神意义。《三体》所诉求的世界观、人类观和宇宙观,具有人类所普遍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其承载的信息量,已完全超越了小说,甚至是文学的领域,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影响着世界文化,获得了跨越国界的理解与认同……

所以,从本质上看,科幻文学是一种能够跨越文化、种族和国界的文学题材,它所描绘的人类梦想与面临的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议题,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什么是科幻文学?一些科幻文学大师将科幻文学定义为关注科技进步对人类影响的一个文学分支。在西方,科幻文学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科幻文学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人类严峻的境况,将如何选择?电影史上出现的众多关于人类生存危机的科幻片、灾难片,就是人类这一主题的文化诉求。因此,也有科幻文学作家将科幻文学定义为“思想的文学”。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我们现在更多的科幻文学作品,正在从以前那种描述那个无限遥远的星球宇宙空间,转向更多关注目前发展比较快、对人们生活影响与改变比较大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等。这是因为,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从科幻片中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并愈来愈构成对人类的挑战和威胁,人类与机器文明的对决才刚刚开始,而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机器文明总有一天会在想象力上战胜人类,一些科幻文学作家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因此,他们要把这种充满心中的深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写进科幻文学作品之中,让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崛起的前夜保持警醒,同时以清醒的头脑去守护人性的光辉。这就像科幻文学作家刘慈欣所说,我们的科幻文学作家笔下的每一个科幻文学故事,不能仅仅是停留在预测未来的上面,它应是能为人类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点亮一盏灯火,能够照亮人类未知的前程,给人类的心灵以信仰以信心以力量……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